青禾校务

新职教法颁布,给职教圈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

  新职教法颁布,给职教圈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,热闹了好一阵子,至今还有点意犹未尽。

  然而,这好像只是职教圈内的一场自嗨。对于社会大众,能引起关注的似乎只有“取消普职分流”的那个乌龙了。

  虽然职教圈内津津乐道、滔滔不绝,但“硬菜”大概只有一个:上不封顶的升学体系。

  吊诡的是,虽然职教圈和社会大众从表面看是对立的:一个想拼命逃离,一个要拼命拉回。但都是围绕着两个字——升学。大众拼命逃离职教,是为了“升学”,而职教界建立一个“上不封顶”的体系,则是为了利用“升学”将逃离的大众吸引回来。一个的目的,成了另一个的手段,“以毒攻毒”,这一点的确值得玩味。

  尽管“升学”是职教新法这场饕餮盛宴中的一道“硬菜”,但也有不买账的——职业学校成了升学教育,那还能算哪门子的职业教育?

  横看成岭侧成峰。世界是多样的,人的看法也是多样的。这不足为怪。我并不想简单地否定谁,或者赞成谁。只想对这一现象做个剖析。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各自从中自寻答案吧。

  一、本科升学率近两成

  让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事实: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应届本科生读研比例持续上升。2021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外读研比例为19.2%。这只是应届生,如果加上“二战”的,可能要超20%。另外,这只是一个平均数,如果从单个学校或者单个专业来看,考研率在50%以上的,也不罕见。

  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,除了处在宝塔顶端的博士学位和处在基础阶段的义务教育以外,升学和就业成了各个学段各个类型教育的、共同的、无可回避的双重变奏。

  二、上下通达左右逢源的教育体系成世界大势

 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,中学是单一的,且主要功能是升学。但在上上个世纪之交前后,中学单一化的局面被打破。比如,在德国,在传统的文法中学之外,出现了传授科学知识的实科中学。但一开始,实科中学并没有升学权,经过长期的斗争后,才获得了和文法中学平等的升学权。这就是最初的所谓文凭等值的含义。

  职业学校也一样。最初的职业学校被定义为“终结性教育”,即我们俗称的“断头教育”。然而,即便是今天的“双元制”也开通了向上流动的通道。另外,由于“双元制”强大的影响,或者我们介绍的“偏好”,让公众误认为双元制几乎就成了职业教育的代名词。其实,在双元制之外,德国同样有以升学为目的的全日制职业学校。

  “高职”也是如此。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,就是升学和就业兼具的“混合高职”。目前,美国约有 2300多所社区学院。这些学校的学费相对便宜。与中国的专科制度不同,社区学院主要的课程与美国四年制大学的前两年课程基本相同,学分可以转换。因此,美国社区学院一部分学生选修学术性课程,通过获得副学士学位,进入四年制大学。另一部分学生则选修职业性课程,通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,掌握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。

  总而言之,上下通达左右逢源的教育体系,已成世界大势,犹如洪水猛兽,势不可挡。

  三、为何会如此?

  很简单。人民有钱了,就势必要求平等的教育权利。所谓的民主化,为教育平权推波助澜。一个人性和理性的教育体系,只有顺应这个大潮。除此之外,可能别无选择。

  从世界范围来看,正如马丁·特罗所预测的那样——“21世纪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世纪”。在2000年以前,全球只有20个国家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。2000年以来,又有56个国家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。现在世界上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,它的毛入学率超过100%,其次是希腊,也超过了100%,韩国则一直在100%上下浮动。美国是87%,即便是相对保守的欧洲国家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都在70%左右。而我国目前是57.8%。(数字来源:别敦荣)

  从传统的眼光来看,这可能有点“礼崩乐坏”,但毕竟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到来,无论情愿与否,恐再难回到“琴瑟和鸣”的周公王朝了。

  四、到底该怎么办?

  面对正呈汹涌澎湃之势的升学潮,我们究竟是去堵,还是去疏呢?

  看来堵是堵不住了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就只能疏了。

  怎么个疏法呢?

  我们设计一个“上下通达左右逢源”的教育体系的目的,是为了教育公平,给人们可以有多次选择的机会。但不能因此造成新的不公平。 比如专升本分数是否可以无下限,职教高考是否可以和普通高考享用同样的文凭。德国的科技大学、应用科学大学颁发的学位,是和学术性大学不同的。我们应该谨防利用专升本、职教高考作跳板,使教育公平受到“二次伤害”。

  因此,我们与其讨论职业学校该不该升学,不如讨论如何制定科学的升学标准,以及如何严控这个标准,使“上下通达左右逢源”的教育体系,变成真正公平的体系,而不是投机的体系。

  这大概是我没有观点的观点吧。